6月2日,根据《浙江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全民反诈”大讲堂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我校积极组织广大师生观看“全民反诈”大讲堂现场直播。
现场由四名省金牌反诈宣讲员,通过现状分析、案例讲解、剧情演绎等形式,针对虚假投资理财、刷单、冒充公检法、贷款、冒充电商客服等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围绕作案手段特点和防骗识骗要点等内容开展宣讲。直播中防诈警官们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各类诈骗类型案件特点,用通俗易懂的演绎方式呈现诈骗分子的各种诈骗过程。
保卫处陈晶晶老师有感而发地表示,这次“全民反诈”大讲堂中的警官们用精湛、幽默的演技演绎着各类诈骗桥段,细致而又清楚地诠释了各类诈骗案件发生的具体过程及受害人当时的心理,让他受益匪浅。清楚直观地了解到每种诈骗手段的骗人伎俩,并见识了骗子们利诱、恐吓等催眠式的心理战术,这对于以后遇到同类诈骗案件,能够及时、有效、精准地开展反诈骗防范宣传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体育学院安全辅导员胡耀华表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诈骗的“新空间”。现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千奇百怪,诈骗伎俩也是“花样频出”。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体,接受新鲜事物多且快,但社会经验不足。群体特征是吸引不法分子对大学生进行诈骗的重要因素。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给高校反诈防诈带来双重挑战。作为辅导员,要从实际出发,结合青年学生特点,丰富形式进行防诈宣传教育,把反诈防诈意识的种子埋进大学生的心里,为学生接种“防诈”疫苗。
校园安全中心干事钱宇赫同学表示,通过观看反诈宣传的直播视频,感觉诈骗无处不在,你没遇到过,不代表它不存在,可能下一个就是你。通过此次学习可以掌握当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 了解当前诈骗手段的复杂性、隐蔽性,认识到每个人都存在被骗的风险,提高防骗意识;进一步明确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时应该如何应对, 提高防骗能力,希望今后可以多多开展此类讲堂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反诈意识和反诈能力。
教师教育学院王诗淇同学表示,在当今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犯罪分子利用一些人虚荣、单纯、爱贪便宜等特点实施各种伎俩进行诈骗,导致受害者不但遭遇财产损失,而且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生命是最珍贵的,幸福是每个人的人生追求,而安全意识是一盏应当植入我们大脑的警示灯。我们要加强防范心理,提高警惕性,不要等到身陷困境才幡然醒悟。
通过此次“全民反诈”大讲堂的学习,在娱乐中把网络诈骗中的作案手段特点以及被诈骗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地呈现,使广大师生对各类新型网络诈骗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为今后的防诈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